系统背景
为了均衡用电,削峰填谷,世界各国都实行了峰谷电价政策,我国政府和电力部门在建设节约型社会思想的指导下,大力推广需求侧管理(DSM),以缓解电力建设和新增用电矛盾。各地区也出台了促进蓄冰空调发展的相关政策,推动了蓄冷空调技术的发展和应用。特别是逐步拉大峰谷电价差,多数地区峰谷电价差已达三倍以上。随着各地峰谷电价实施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和峰谷电价比的加大,为电力蓄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。
制冷原理
图2.4表示出吸收式制冷机主要由四个交换设备组成,即发生器、冷凝器、蒸发器和吸收器,它们组成两个循环环路:制冷剂循环与吸收剂循环。左半部是制冷剂循环,属逆循环,由冷凝器、节流装置和蒸发器组成。高压气态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向冷却介质放热被凝结为液态后,经节流装置减压降温进入蒸发器;在蒸发器内,该液体被汽化为低压气态,同时吸取被冷却介质的热量产生制冷效应。这些过程与蒸气压缩式制冷完全相同。右半部为吸收剂循环(图中的点画线部分),属正循环,主要由吸收器、发生器和溶液泵组成,相当于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压缩机。在吸收器中,用液态吸收剂不断吸收蒸发器产生的低压气态制冷剂,以达到维持蒸发器内低压的目的;吸收剂吸收制冷剂蒸气而形成的制冷剂-吸收剂溶液,经溶液泵升压后进入发生器;在发生器中该溶液被加热、沸腾,其中沸点低的制冷剂汽化形成高压气态制冷剂,进入冷凝器液化,而剩下的吸收剂溶液则返回吸收器再次吸收低压气态制冷剂。
中央空调制冷系统的选择,应根据负荷大小、能源提供方式、便利程度等多种客观条件决定。其中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多为中型(标准制冷量60~600KW)和小型(小于60KW),但是由于其噪音大、效率低且容易发生故障,使用的已不多;涡旋式制冷压缩机主要用于小型制冷系统,在家用空调以及商用VRV等小型系统大量使用;而螺杆机具有结构简单、可靠性高及操作维护方便,另外技术成熟等一系列独特的优点,已经广泛应用于空调中;离心式压缩机结构简单紧凑,运动件少,工作可靠,经久耐用运行费用低,一般适用大于500RT的制冷系统中,并且可以实现无级调节,使机组的负荷在30%~范围内工作。通常情况下,多采用电制冷,在燃气或燃煤资源丰富的地区,可采用吸收式制冷。
三项指标
制冷(热)量、能效比和噪音的大小是衡量空调优劣的三个为关键的指标。
制冷(热)量
空调器在进行制冷(热)运转单位时间内从密闭空间除去的热量,法定计量单位W(瓦)。
国家标准规定空调实际制冷量不应小于额定制冷量的95%。
能效比
又称性能系数(COP),是指空调器制冷运转时,制冷量与制冷功率之比,单位W/W。
国家标准规定,2500W空调的能效比标准值为2.65;2500W至4500W空调能效比标准值为2.70。
cop值越好,表示空调越节能。cop值3.6以上属于一级能效。